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94更新:2024-11-23 22:07:36
《雪国列车》,在他之前的电影中相对较为清晰的正反双方基础上进一步模糊了边界。尤其注意:它并非是很多人所说的「反体制」,甚至与传统的同类片比较还带有相对意义上为体制辩护的成分。在传统电影中,反抗者通常都遭受了毫无原因的非人压迫,但在此片中这种不公的压迫带来的正义感被弱化。甚至没有正义方——反抗者的动机是并不光明的。因为反抗者是依靠Wilford提供避难所与食物才得以幸存的(注意:是直接的施与,而非反抗者付出劳动换取报酬的交易。),所以虽然施恩者对受惠者待遇并不高,但那个前提仍然给反抗者本身带上了很严重的「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奉俊昊这次依然没有站在所谓的底层或高层任何一边,片中双方行为的动机都是合理的,所有人的行为几乎都是出自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在片中甚至明显地展现了末节车厢人的无知与非理性。海洋馆寿司店旁,黑人母亲Tanya和列车部长Mason的对话就能展现出两者对于「合理控制——平衡」的认知差异。Wilford对Curtis所说的那一大段话是洗脑,也是真心话。不划分绝对意义的好人与坏人,塑造立体人格,人物极少「主角光环」附体,不开挂,不赋予人物神性,彻底回归人性。这也是他电影压抑感的来源之一。上面这点是针对他的大部分电影。但《雪国列车》例外。男主出现了严重的「主角光环」附体,人物虽然也是有黑历史的善恶两面兼备的领导者,但是并不立体,并不饱满——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能解释他凭什么成为救世星,凭什么他就能得到那么多人的信任。不动过多恻隐之心,不给人物过多善意。奉俊昊电影色调大多色调冷峻,比较爱好使用长镜头 斯坦尼康来提升情绪上的真实感。
情绪张力的刻意压制。自私的惩罚:跟第一点中的第3小点有关,奉叔十分精准地把握到人热衷于推脱责任的心理。类似于:当朋友受伤害,我们希望把伤害他的人打一顿,结果发现是他自己的错。我们自己犯了罪,想找借口怪罪他人,却被绑在测谎仪上无所遁形。而由于强烈的移情作用,观众下意识把自己代入了主角的情感中,会站在主角的立场上,产生「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做的都是对的」的思维。例如《母亲》出于「保护孩子」目的、《杀人回忆》出于「查找凶手」目的、《influenza》出于单纯的「生存」目的,种种目的都看似有正当理由。而奉俊昊就喜欢强调「你是错的。」但不管是《杀人回忆》中警察对自慰男的拷打,还是《母亲》中的荒屋居住者的结局。不论动机多么迫不得已,总归是为满足一己之私而伤害他人。观众(主角)在「别无选择」而行「亏心事」时受到绝望、羞耻、焦虑等等负面情绪缠身,怨气又不能转嫁他人,只能自伤经脉。说奉叔,不能不提朴赞郁,朴赞郁暴力美学虽然看似口味较重,但经过渲染后锤锤入肉带来的大开大合式神经质是可以满足观众的发泄欲望的。
花式故事杂耍大王。他电影的故事都非常扎实饱满,逻辑严密无硬伤。相较朴赞郁电影视听上的美学享受,奉俊昊带给我们的快感更多来自故事本身。反传统——大反转与段落反转传统的犯罪片、科幻片等等,是有一个套路的,从整个电影大情节到小段落都有某种思维定式。而奉俊昊擅长分散你的注意力,按照思维定式进行大量错误方向的暗示,令你陷入他误导中的后续剧情猜测,然后抛出反定式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不光是整个大故事结局令你难以猜中,甚至在单个段落内也会进行数次反转,在你以为主角要脱离困境的时候、以为有希望了的时候突然掐死线索,令情绪突变。例:《汉江怪物》男主女儿的生死。《绑架门口狗》楼道追逐戏。《杀人回忆》三分之一处女人出门前脱掉红外套与火车轨道惨案。而他的反转又非为反转而反转,他电影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细节之处都做过无数伏笔,需要你去捕捉,经典例子就是《母亲》里的针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