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66更新:2024-11-23 22:20:16
这种现象和导演工作的特殊性分不开。拍电影不像写作,它是集体劳动。导演在这个集体中要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但导演在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到底需要做哪些事,发挥什么作用,却是非常不确定的。有的导演侧重于打磨剧本,有的强于调教演员,有的更重视对机位和构图的摆弄,还有的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后期剪辑上。有的导演习惯亲力亲为,比如卓别林常常身兼七八个工种。如果这个例子太老,最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和剪辑。更多的导演不用亲自去做那些事,会有编剧、摄影师、美术师、剪辑师、调色师等等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完成。正因为工作方式的自由灵活,也让很多人对导演工作的专业性产生质疑,认为那没什么神秘的,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做?像姜文曾经开玩笑说,他就是发现导演也不需要特别会什么,才去当导演的。
水到渠成吧。小四与韩寒算是八零后作家的“翘楚”。不好意思我打了引号,不是否认和反讽,只是代表不确定而已。他们应该算是一种文体的先锋。所以他们最先拥有优先资源。山中无老虎而已!就等于早先的琼瑶,金庸一样。他们是一种文学学派的翘楚!你看,我这里就不打引号了,当然我这里不打引号并不是奉承和赞扬,事实而已。早先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其实他们也可以去导演他们的作品。只是那个时候导演还比较稀缺和高大上。甚至你在街上某个路人拿个单反你都觉得高大上和非常有艺术细菌!如今时代不同了。好多有梦想有故事的路人都可以勇敢的那起镜头拍摄自己的故事。艺术进而百家争鸣的局面。影视这块大蛋糕谁不想染指呢。
郭敬明、韩寒等畅销作家在青少年中拥有巨大的粉丝基数,如果能顺利转化为电影消费,那么在商业上就无须担心。不排除这些作家当导演是基于某种个人追求,不过商业因素肯定更加直观。电影产业所带来的回报和影响力,显然远超写书,这个账很好算。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来说,现在正处于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银幕上的优质内容供给严重不足,大家都在喊缺导演、缺剧本、缺项目,投资人和制片方对有号召力的电影内容如饥似渴,他们愿意把任何可以号召观众进场填满放映厅的人推上导演椅。
其实对他们而言会稍微简单一些,毕竟出书都可以,出个剧本再到把剧本透过影视作品展现出来,有一定难度,但是故事的基础还是有的,所以他们的转型只是对导演这行不熟悉,但是对导演的工作绝对能胜任的。其实不管作家当导演,现在很多歌手也会选择做导演的,比如周杰伦。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做什么门槛都不会低,主要是看自己愿不愿意为这个目标发奋努力去学习去尝试,不要光看着别人成功,要知道很多时候不成功的时候,只是自己知道而已。
我认为,还有从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的电影投资往往不高,最终的票房就算不多,大致都能做到盈亏平衡,这是他们能持久拍下去的原因。导演工作的门槛可能不高,有时候它允许一个外行装作在当导演,但它的上限却高不可攀。换言之,滥竽充数的肯定有,但大师导演每一个都货真价实。正因为导演工作的这种独特性,它就成了所有电影工种里跨界程度最活跃的(也许仅次于演员,毕竟往镜头前站一站,走一走,只要吃饱饭就能干)。
作者当导演可能是为了增加知名度以及来钱快且多,真正认真写作且为作品负责的作家一年能赚的稿费,似乎应该不到做导演的四分之一(保守估计),演员当导演大致是因为有赞助以及机会,现在大众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所以当演员也比较难,大众也包容你新尝试的不足,还有就是可以带演员,自己做老板然后捧他们新人,也不排除有些是有导演梦的去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