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72更新:2022-08-13 21:51:45
每当提起国外的枪械厂家,很多国内的军迷,尤其是枪迷朋友,都能津津乐道说出好多个,什么德国H&K公司啦、比利时FN公司啦、瑞士SIG公司啦,而这些公司的产品(枪械),许多军迷也能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虽然这些厂家远在万里之外,但它们却拥有大量的国内粉丝。然而,当我们提到我国的枪械厂家,许多军迷却会一脸茫然,含含糊糊地说道:好像只有北方工业一家吧?但实际上,北方工业是基本不造枪的。
不造枪的北方工业
北方工业的全称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这个名字很容易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搞混。实际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是“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子公司,俗称“小北方”。由于名字太容易混淆,行业内一般把“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叫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兵器”或者“北集团”。
“北集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国有集团,其下辖多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有造坦克的、有造火炮的,甚至还有造汽车的,业务非常广泛。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作为“北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专门负责进出口业务,不制造任何的武器。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北集团”像是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下辖造轮胎、造车座、造车壳子的多个子公司,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像是4S店——它本身并不制造汽车,而是专职销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公司标识(左)与刻在枪械上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商标,有趣的是,北方工业标识和商标“一点都不像”
有趣的是,真正的“造枪人士”——国内的那些枪械厂家们,不仅和北方工业“缘分”淡薄,甚至和“北集团”都“没什么缘分”。实际上,我国的枪械厂家,大多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南集团”或“中国兵装”(也有人叫它南方工业)。南北集团无论是行政级别上,还是规模上,都是同级关系。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现象——国内的枪厂隶属南集团,造出的枪械却由北方工业进行外贸,在“名字”上南南北北“折了个大弯”。
当然,以上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眼晕的,毕竟这些公司,名字实在是太像了,像绕口令一样让人分不清。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也很难分得清这些公司的关系。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子公司套子公司,子公司名字还和母公司特别像,套来套去,就把人给套晕了。此外,行业内还有一些名字“不按套路出牌”的单位,就更是让人眼晕了。比如“中国兵器工业X研究所”,名字中有“兵器工业”字样,怎么看怎么是北集团的研究所,实际上却隶属于南集团。
抛开这些“南南北北”的拗口名字,大家只需要记住:在我国,各大军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得直接出口,必须由专属的进出口公司负责销售,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是这样的进出口公司。
刻在我国仿制并出口的M1911手枪上的“北方工业”商标。不同年代的商标略有不同,但外形大致差不多
北集团(左)和南集团的LOGO。为了鼓励竞争,我国的主要大型军工集团,大多都“兵分两路”,比如中船重工(北船)和中船集团(南船)、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
2016年警展上首度亮相的山东某公司的P12手枪,这款手枪迅速以漂亮的外观、时髦的设计而名噪一时
我国的这种“出口专营”制度和国外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国外的枪械厂家/公司大多都是私营性质,其出口业务相对比较自由。许多国外的枪械厂家,都是典型的“小国大厂”,所在国都很小。比如FN公司所在的比利时,国土面积还没有我国海南省大。国土面积这么小,人口和军人的数量也不会多,国内的枪械市场就会非常小。为了“养活自己”,小国大厂的枪械公司就紧紧抱住了出口这条“大腿”。
正因如此,国外的枪械厂家普遍重视出口,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各种宣传画册、影片层出不穷,给它们增加了相当多的知名度和存在感。而我国的枪械由北方工业或者保利国际这样的进出口公司统一销售,品牌塑造止步在“经销商”这一层次,品牌形象自然难以和国外枪械企业相比,何况还有保密的顾忌。因此,国内的军迷只知国外而不知国内枪企也就不足为奇了。
枪械厂家的“规矩”与现状
在我国,许多军工企业都有一个数字代号。比如造坦克的6XX厂、造枪的626厂都是如此。至于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的代号,早已经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保密,理由是代号不容易暴露信息,也有人说是为了表达方便,毕竟数字代号非常简洁。
伯莱塔公司宣传片《人类科技》中的五轴加工中心截图。为了宣传自己,伯莱塔公司在宣传片中各种“炫技”,把自家的“好东西”挨个“亮了相”
2018年警展上的NAR模块化枪族,该枪族是A厂近年来的“明星”外贸枪械,首次亮相于2016年珠海航展
在我国,除了A厂、B厂等属于兵器装备集团,即南集团外,有大量的枪械厂家都属于省属军工,比如97X厂就隶属于浙江省军工集团,而造35毫米榴弹发射器的某研究所就隶属于南方某省兵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的枪厂众多,除了A厂、B厂、C厂等隶属于南集团,属于央企外,绝大部分枪械厂家都是地方性的国企。当然,我国还有一些民营枪厂,既不是中央直属国企,也不是省属国企,比如造97式防暴枪的齐齐哈尔某厂,以及两年前造出P12手枪、惊艳16年警展的山东某公司,都属于民营。
一般而言,在我国的枪厂中,央企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加工能力最为完善,而省属国企规模普遍要小一些,民营的枪厂就更小了。除此之外,我国的枪械厂家中,大部分都是只造枪不造弹的——枪弹由其它厂家单独生产(民用枪弹例外)。但到了规模较小、民营的某厂,反而是既造枪又造弹——97式防暴枪和枪弹,都由该厂生产。
我国著名的枪厂
记得笔者年幼的时候,特别崇拜商店的老板,因为老板“多才多艺”,火腿肠、辣条,什么好吃的他都做得出来。随着笔者逐渐长大,我逐渐知道,商店老板本身并不会做火腿肠,他只是一个负责转手买卖的零售商,真正做火腿肠的,是那些生产厂家。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笔者对商店老板仍然印象颇深,但火腿肠厂家却根本没印象了。在枪械行业中,许多网友对北方工业印象颇深,却根本不知道任何国内厂家,这和笔者小时候的经历如出一辙。很多用户或者网友觉得某款枪好或者不好,想夸一夸或者评一评,都不知道该找谁。为此,笔者挑选了几个厂家,为大家略微介绍一二。
A厂
A厂是我国最大的步枪厂,行业内一般习惯称其为“A厂”。A厂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889年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枪炮厂,1914年改名为汉阳兵工厂,1938年改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是中国近代24家军工企业之一,系国家“一五”计划国防建设重点企业。
作为一个步枪厂,A厂的产品自然包括了各种国产步枪。我们熟悉的95/95-1式突击步枪以及短步枪、03式、81式突击步枪、05式微声冲锋枪等都是A厂的产品。2016年珠海航展上,“红遍”军迷圈的NAR模块化枪族,同样是A厂的产品。2014年,根据兵装集团决定,原长风公司和A厂合并,92式手枪的生产也随之并入A厂。换句话说,现在的A厂既是我国最大的步枪厂,也是最大的手枪厂之一。
B厂
B厂是我国最大的机枪厂。我国的95/95-1式班用机枪、89式12.7毫米重机枪、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W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注意是W85而不是85式)等都是B厂的产品。此外,B厂还负责一部分05式警用转轮手枪的生产。
相比于A厂,B厂不太爱宣传自己的历史。但在历史上,B厂还是大名鼎鼎的。众所周知,我国仿制的美国M16步枪被称为CQ,仿制的M4卡宾枪则被称为CQ-A,代号均与厂名有关。
C厂
同A厂、B厂一样,C厂也是一家隶属于南集团的央企。C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枪械企业。其当家产品包括我国的67式轻重两用机枪、67-1式、67-2式重机枪、88式通用机枪、02式14.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等。其中,67式机枪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机枪,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然,C厂的“拿手好戏”还是14.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但对于绝大部分军迷而言,14.5毫米口径的机枪是相当陌生的。在实际生活中,该口径的机枪也确实和其它机枪“不太一样”。首先,它名义上是个机枪,但实际威力已经接近于西方的20毫米小口径速射炮。在技术特点上,14.5毫米机枪也“别具一格”。在日常携行中,一般的机枪只要求把枪身和三脚架分离携行,而14.5毫米口径的机枪必须要“大卸八块”才行——它实在是太沉重了。以02式14.5毫米高射机枪为例,全重为73千克,可以分解为7大部件,以便一个机枪班组人工搬运。
就像别具一格的14.5毫米口径机枪一样,C厂本身也是别具一格——它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A、B这样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在民品方面,C厂可是一家大名鼎鼎的企业,早在2008年,C厂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市场占有率最高、业务流程最完整的汽车发动机连杆专业生产企业。各位读者家里的小轿车,发动机连杆说不定就是C厂生产的。
在我国,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切实提高效益、完善企业发展,各个军工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民品,比如造坦克的厂常常同时“兼职”制造拖拉机、挖掘机等履带式底盘民用车辆,造飞机的厂往往也会制造民用飞机部件。而作为一个枪厂,C厂在发动机连杆领域上的成功,绝对是我国军工企业的一个骄傲。
LOGO是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一部分,D所的LOGO设计非常精巧:红色的印章,既是一个“研”字,也恰好是所名的巧妙组合
D所
严格意义上讲,D所并不算是一个“厂”——它是一个研究所,而不是生产厂家。D所位于北京,和A厂、B厂一样隶属于南集团。D所和A、B等厂的关系,就像是工程师和加工师傅的关系——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加工。不过现实中,A等厂的规模都太大了,都有自己的“厂内研究所”。但这并不影响D所作为我国一流枪械研究所的地位。
D所是我国近年来大多数枪械的总师单位,诸如95式步枪、CS/LR4高精度狙击步枪,都由该所担任总师单位。一般而言,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比如最新的电脑软件、新出现的加工技术,大多都由D所负责推广,而厂家则更关心当下的技术手段,着力于用好现有的技术。换而言之,D所是“理想派”,放眼未来,而众军工厂则是“现实派”,立足现在。一般而言,D所和同属南集团的A厂、B厂合作要多一点,和省属军工的合作要少一些
626厂
626厂又称国营庆华机械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步枪厂、枪械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其LOGO是一个刻在三角形框内的数字66,代表626厂。在抗美援朝时,626厂曾生产出数十万支50式冲锋枪紧急支援前线,装备我国长达几十年的“大枪小枪”——56式冲锋枪和54式手枪,也大多都由626厂所生产。换而言之,各位读者军训时使用的56式冲锋枪,很大概率产自626厂。
历史上的626厂可谓是地位显赫。但不同于A厂、B厂这些“当红”枪厂,626厂是一家已经消失的枪械企业。1988年6月,626厂被划归某钢铁公司,并最终于2006年宣布破产。至此,一个中国枪械制造史上的龙头老大结束了它的军旅生涯,正式退伍转业。而作为中国枪械曾经的名牌,“三角66”也从枪械上的钢印,变成了写入历史的符号。
今年警展上,南方某集团公司展出的NP7外贸手枪已经打上了北方工业的商标,该枪仿制于GLOCK手枪
笔者在本科时候接触的一支枪号为0000042的56式冲锋枪,很可能是全国最早一批56冲,正是由626厂生产的
南方某省兵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工业责任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包括了多家子公司,其中以枪械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包括了轻武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与E厂(后文两者统称该集团),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D所和A厂等厂的关系。
该集团的主要产品包括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87式35毫米榴弹发射器、04式35毫米榴弹发射器、10式半自动霰弹枪等。实际上,无论是12.7毫米高机,还是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这些业务本身都和该集团“缘分淡薄”,而这些制式装备枪械最终落户于该集团,都与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枪械设计师——朱德林先生有关。
朱德林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随后进入该集团工作。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以朱德林为首的设计人员,成功研制出战术性能和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大致相当,重量减轻40%的77式高射机枪,大大提升了12.7毫米机枪的机动性。后来又推出了77式高射机枪的改进版——85式高射机枪。
以现在的观点看,77式高射机枪的重量仍然偏大(56千克),射击精度相比54式高机也有下降。但考虑到其40%的惊人减重幅度,这些小毛病也就不值一提了。最为关键的是,当年我国军队机械化程度不高,而54式高射机枪又太沉,人员携行极其不方便,只能作为团属武器使用。而大幅度减重的77式高机出现,使得12.7毫米口径机枪得以装备营级部队,大大增强了我军的营属火力水平。
换而言之,当时,一款能够人力“搬得动”的12.7毫米口径机枪,正是部队渴望已久的“香饽饽”。再考虑到当年恶劣的政治和技术条件,在那个文革刚刚结束、枪械设计人才和人才培养体系满目疮痍的1977年,该集团居然推出了一款在当时看来,颇具有亮点的高射机枪,令人肃然起敬。
而更令朱德林先生声名大震的是,1986年他出任QLZ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系统总设计师,以惊人的胆识和创造力设计出了结构原理简单于国外同类武器的35榴弹发射器,填补了中国轻武器装备的空白。
X集团
X集团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业内一般称其为X厂,下辖猎枪、猎弹、警用器材3个分公司。不同于A厂和南方某兵器这些国企,X集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
2018年警展上展出的两款9毫米精确“步枪”,一款手动、一款半自动,两款枪都可以使用手枪弹匣
尽管97式防暴枪的“名声”没有95式步枪、92式手枪那么大,但日常生活中,97式可是“存在感”最高的一款枪械——在运钞车的武装押运中,押运员手中“枪管粗又长”的神秘枪械,大多都是X集团生产的97式防暴枪。从这一点看,虽然X集团是个民企,97式防暴枪的名声也不大,但日常生活中,它的出镜率反而是最高的。
身为一家民企,X集团的很多设计都很有独立想法。一般而言,国企枪械的研发工作有完善的论证体系。一款枪械的研制,要“经手”多家单位衔接,研制的周期也非常长。这种论证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考虑的因素的确更为科学、全面,但也存在周期长、思路僵化的缺陷。而X集团作为一家民企,独创性非常强,设计的产品往往都很有特色。
比如最近,X集团刚刚公布了他们的XY9毫米精确“步枪”。说实话,这款使用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精确“步枪”有点名不副实——步枪要发射步枪弹,而XY9毫米却发射手枪弹。因此,这款精确“步枪”的实际表现自然不能和“正牌”狙击步枪或者精确步枪相比。但话说回来,这款XY9毫米精确“步枪”又有着侵彻力低、使用安全、和手枪通用弹药、价格便宜的独特优势。总之,这是一款很有想法的武器,至于它到底合不合理,需要时间检验,但这种大胆的想法,对于任何军工企业而言,都是值得欣赏和借鉴的。
我国还有众多的枪械企业没有介绍,这并不是说这些企业不值得介绍,相反,这些企业常常有一些“亮眼”产品。比如某厂生产的NP22手枪制作精良,价格便宜,是国内的“明星”枪械,而另一厂生产的JH16冲锋枪,在数月前还曾风靡各位军迷的朋友圈。只是我国的枪厂太多,限于篇幅,无法详细介绍而已。
我国枪械企业的“华山论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就有“华山派”、“泰山派”等门派。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枪厂都有了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了自己的“独门秘籍”。比如南方某集团就以35毫米、40毫米的榴弹发射器而闻名,A厂仍然以步枪而闻名,而B厂则一向善于制造各种机枪。本来嘛,枪械作为一款产品,需要一定的继承、传承,枪械企业中的“门派”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笔者以前在一家兵工厂参观时,发现生产56式冲锋枪的工人师傅,加工时根本不看图纸,有的师傅甚至连图纸都不拿到桌面上来。笔者当时感到非常的惊讶:机加工哪里有不看图纸的道理?后来,厂里的师兄向笔者解释,厂里生产56冲已经50多年了,每个工人只负责做几个零件,所谓熟能生巧,那几个零件长什么样、该怎么加工,早就印在脑子里了,根本不需要图纸。
枪械不是如今的芯片,每两年就有一次技术革新,相反,枪械属于机械行业,是一个已经诞生数百年的行业,甚至是“夕阳行业”,技术革新很慢。正因如此,各个枪械企业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小领域”,各有所长。话虽如此,但枪械企业之间的“你争我夺”从没没有停止过。比如09年,浙江某厂就赢得了09式军用霰弹枪的项目竞标。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把老资格的竞争对手比了下去了,而国内枪械企业之间的“你追我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觉得《南方与北方》这部电影很不错,具体分下如下:
我个人被这部电视剧打动的一塌糊涂,看到最后哭的都心悸了。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理想化了。故事有三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是我们随着Hale一家搬到北方而以南方人的视角开始认识北方,二是男女主人公的相识误会和终成眷属,三是贫富差距,雇佣/被雇佣关系,或曰阶级斗争,而故事的结尾是由于天使般的女主角,三条线索都完美的画出一个玫瑰色的桃心形状来。女主角是英国女作家都喜欢塑造的形象,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直率的不合时宜,正直而善良,与上流社会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剧中的某些人物总是不喜欢她,同时所有读者都会觉得她好可爱。我觉得BBC选角非常合适,这个女演员很有英国古典美人儿的感觉,将那时候的英国人奉为圭臬的克制和含蓄也表现的很不错。男主角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形象,我不知道作者的社会阶级,但是显然,作为北方工厂主,Thornton一方面是工人眼中的吸血鬼,另一方面又是南方贵族眼中的nouveau riche。但是作者为了他的严厉给出了非常好的理由,就是他是一个严于律人并且更加严于律己的人;又为他的统治给出了无法辩驳的合法性——他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现在的产业;而且作者还让他热爱学习——尤其是学柏拉图这种在小说中简直可以用来证明人的高雅的东西,能言善辩,有原则,这样的一个工厂主,即便他拒绝给工人涨工资,我们会认为他在道德上是没有过失的。作者对于社会变化是非常敏锐的,尤为可贵的是她描写了Higgins一家,作为正面的工人形象。如果我看到一个非工人阶级的人,描写一个工人,她为了将这个工人塑造成正面的,给予他许多基督教所赞许的优点(也是后来某些英国小说喜欢讥讽的某些资产阶级成员所希望穷人会有的优点),如宽容,仁爱,忍耐,我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为人难免从自己阶级出发去看待别的阶级。然而在这里,作者体现出了对于其他阶级的极大的友善,她为他们的暴动、罢工、失败都倾注了同情和理解。于是我就要谈到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东西了,就是矛盾。在这里我想,特别的,关注工厂主与工人的矛盾,因为劳资矛盾在剧中这样的解决,就是我的标题所针对的——理想的,太理想的。北方重视实干与南方重视体面的矛盾。Thornton家庭严厉的生活态度和Margeret家庭充满温情的生活态度的矛盾。工人的贫困生活和资本家维持工厂运转,获得利润的矛盾。为了集体利益而坚持罢工(BBC在这里的塑造颇有些马克思主义的味道了,我觉得)和为了维持生计而退缩的矛盾(尽管他最后没有退缩,但是还是破坏了罢工)。这个故事最好的一点就是给所有矛盾的双方都有充分的理由,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铺陈开来的,一大片到了第四集的一半都不知会如何和解的矛盾状况。Margeret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大概不是随意的安排,因为我们刚才所说的矛盾最后都是由她直接或间接解决的,她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两个阶级的调和剂的作用,而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她实际上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基督教精神的核心[不是我认为的核心,而是很多英国小说认为的核心]——(一种[在剧情必要时]带有自我牺牲色彩的)爱。她愿意爱他人,以善良的心去理解他们,不计较阶级(她对Higgins家及周围的工人居住区的频频拜访,让我们想起在剧一开始时她说的,我从小就和爸爸一起走遍教区拜访各家各户,作为牧师的女儿,她有着一种充满关怀色彩的社会责任感),而是尽量鼓励矛盾的调和,相信他人的善良本性(她鼓励Thornton下楼面对愤怒的工人,与他们谈话,将他们视为有理性的人)。无疑,Margeret所象征的精神,正是作者心中,英国社会当时的阶级矛盾得以解决的唯一办法。她所受到的苦难——至亲好友的过世,无法澄清的心上人的误解——不妨视为一种衬托,作者认为这种爱的精神在任何苦难面前都应当不屈不挠。(我们不是也经常在狄更斯小说中见到,在母亲过世后坚强而温柔的照顾父亲和打理全家的可爱女孩子吗。)所以,最后由Higgins告诉Thornton先生,关于那个黑夜车站男的真相,是很巧妙又很理想化的安排——你所无私帮助的人,也会帮助你,这是善心的轮回,这样的好人有好报,是对于读者的一种安慰。作者毫不讳言Thornton这样的工厂主是少数的,大多数工厂主是不在乎工人的身体健康的,正如马克思所控诉的资本家一样,他们是以利润为一切,不拿工人当作人的。而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
Thornton是一个在乎工人的人,并且借他的口说出了为工人好也是为了工厂的长远利益,简直很有可能是对于同时代的资本家的道德说教了。正是因为我们也都知道像他这样的工厂主是少数,即便他以一种很严格而冷酷的方式管理着工厂,他最后也进行了非常“人道主义”的改革——帮助工人建立食堂为例。所以好人有好报又体现在,正直的Higgins决定如果工厂能重新开工,他和另外很多工人还愿意在这里工作——事实上我很好奇他在这个时候和工会的关系,和这个时候工会的作用了,这里的Higgins又显出一种资产阶级所希望的温情脉脉来,但是既然工厂主都理想化至此,他的忠诚倒也似乎很顺风顺水了。
最后说一下BBC对于工厂车间的处理。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工人迅速的动作,冰冷的大机器特写,但是前面却永远慢镜头似的飘着白色的棉絮,营造出一种简直超现实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知道那些棉絮会导致工人各种各样的呼吸道疾病,它是致命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忍不住想起漫天的雪花,竟有一种联想性的美感。这样的镜头让我觉得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对于早期工业化的矛盾的描摹,在赞美大工业的高效和谴责大工业对于人的劳动的异化之间,保持着一种精心构筑的模棱两可。作为镜头它无疑是令人叫好的,富于表现力;但是作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它着实是令人感到奇异和不安的,这也是作者所拓展的新的叙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