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96更新:2024-11-23 22:51:40
影片一开始并不是从雷泽宽开始叙事的,而是切换到一个在寻找名叫“周天意”的母亲在街头疯狂地寻找的画面。这一段剧情看似与雷泽宽这一主要人物没有关联,甚至脱节,导演却在其后用这一片段构建出一个善良的父亲的形象。正是这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凸显出了雷泽宽对于与他一样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感同身受,并给予他力所能及的所有帮助——带着另一个孩子的照片全中国转。拥挤的轮船板上,骑着摩托的雷泽宽出现的那一刻,这一人物形象就给人一种沧桑感,那是岁月的风霜带来的印迹。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倔强与执拗,父亲的形象顿时在刘德华的演绎下,沧桑感生动而立体。由于当代人对情感的缺失,在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将“情感”无限放大与渲染,在这个爱饥渴的时代,一发强大的“催泪弹”似乎更能带给观者情绪上的肆意宣泄。然而,这部《失孤》相比较其他作品,其情感上的处理另辟蹊径,以一种近乎隐忍克制的方式来表达,每到情绪的爆发点,巧妙地避开,大体上用曝光过度到留白、由近景到远景的景别转化、轻快音乐配以喜剧式的情节将泪点降到最低,以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不是单纯的落泪。这样的处理,却出人意料地给人在观感印象上更为深刻与具体。片中,用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图谱,烘托起雷泽宽这一父亲形象的特征。无论是表达出消极态度与人发生口角的老大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人,还是与其匆匆一别却给予他200元支助的交通巡警、提供线索的年轻志愿者们,这些形象的出现推进了剧情。导演彭三源不局限于表现雷泽宽这一人物形象的单一面,更多的照顾到情感的双向诉求。对于大众给予的帮助,或者有少量对于寻子的消极论调,雷泽宽也付出了自我的情感表达:他会在笔记本上逐字记下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对别人的孩子走失报以同情并进行宣传。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让整个影片的现实意味深刻而具体。设置的另一个人物形象曾帅(实际名:毛雪松),其实给予了被拐孩子一种话语权,被拐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更能够让双方的人物真实可信,也是将被拐方与寻子方进行对照。因为被拐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同样也会思索自己的身世,甚至会因为对自己亲生父母产生误解。这样两方的情感对照,让影片的情感表达更为立体,很好地照顾到了每一个当事人的内心感受,情感的层次分明立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片名看出影片的主要表达——“失”与“孤”:一个是痛“失”孩子,一心寻找的父亲;一个是与亲生父母失联,内心纠结并有诸多困惑的“孤”儿。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类似于父子关系的情感表现,有泪有笑,真挚感人。
彭三源的剧本侧重写实,其中大段涉及到对于现实的描写,同时运用了大量隐喻的手法对现实进行铺成。
曾帅在回忆儿时的画面时,他什么都不记得,只是一直在强调“铁索桥、竹林与妈妈的长辫子”,这三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实物成为影片的关键线索,并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愈发明显,铁索桥、竹林在影片最后成了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水泥桥,竹林消失殆尽,这无疑成为走失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之一。对于童年记忆的追寻,最后却因为现实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正是影片想说的另一个问题,就算记得记忆中“家”的样子,城市化的进程也将彻底改变一切,可想而知,还有一些未知的动因在拉远回“家”的路。为了不使影片看上去太过残酷,导演用了诸多诗意的手法来引出记忆中的片段,朦朦胧胧的镜头似乎在诉说一段段深埋在人内心深处的爱的记忆。对于信仰的问题,导演多次提及,从一开始雷泽宽烧香拜佛,表达虔诚之心,到最后为僧侣们买食物并寻求答案,无疑在强调信仰的价值,这正与雷泽宽对于执着的“寻子成功”的信念相辅相成。缘聚缘散,缘起缘灭,是雷泽宽与大师的对话。剧本上的文学性表达,大体在这一段比较突出,禅意的表达与体现,加深了一种文字与画面的观感度。用如此具有禅意的话题做结尾,再与雷泽宽再次踏上寻子之路的长镜头,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回味无穷。这部影片的上映无疑会让人联想到去年上映的口碑之作——由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影片主题都与拐卖儿童有关。然而,对比后不难发现,与《亲爱的》比,《失孤》在叙事上更隐忍克制,情绪拿捏有度,点到即止。针对寻子的情节设置,穿插各个社会各阶层的代表烘托主体人物雷泽宽,曾帅作为被拐孩子的代表将被拐方与亲生父母进行对照,让情感表达更立体。剧本侧重写实,文学性的表达放置于与宗教相关的衍生表达。其实,影片更多的表达用影片的英文名更为接近与贴合——Lost and Love!因爱与失去而上路,更因爱与失去而感动。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孩子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以考虑孩子为第一要务。就好像高考,国家各种规定都是为考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和考试环境。即便是打拐,大多数人关注的也只是孩子能不能找到家,找到爸爸妈妈。也正因如此,大家都忽略了另一个人群,那就是走失了孩子的父母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是不是需要抚慰……而电影《失孤》,更多的便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拐卖儿童的这个问题。那么,丢失了孩子的父母在做什么呢?看看我们电影的主人公“老雷”雷泽宽(刘德华)你们就知道了。15年前,雷泽宽的儿子雷达被拐,遗失爱子,这绝对是中国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执着又爱钻牛角尖的老雷,就此义无反顾的骑上摩托踏上了寻子的不归路。十五年间,他走遍了神州大地,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霜雨雪,人情冷暖。却依旧两手空空。直到到了福建,遇到了车祸,巧遇了被拐的寻亲男孩曾帅(井柏然)……从雷泽宽之口我们知道,他的孩子,是在他的妈妈照看的时候被拐走的,而因为丢了孩子,所以老雷的母亲在家活的小心翼翼,她已经不是活着,而是活受罪了。还有他的妻子,每每盼着孩子的消息,但每每等来的都是丈夫孑然一身形单影只的归来,同样是活受罪。从这不难感受到,那些丢失了孩子的家庭,每一个人都在受罪。正因如此,
虽然曾帅不是他的儿子,但老雷和曾帅却像亲生父子一样,甚至他们俩人在一起的时候,老雷还会耍脾气的偷笑。尤其是老雷在摩托车上想搂着井柏然的腰又欲遮还羞时的样子,更把一个孤苦寻子的老人想求得一丝心理慰藉的神情刻画的无以复加。当然,虽然因为没了孩子身心俱疲,同时还要遭受侮辱、殴打,但雷泽宽至少还活着。在电影里刻画的另一个形像,被拐女孩周天意的妈妈,相比之下就要可怜多了。片中,女孩周天意最终被网友发现并在火车上从人贩子(吴君如)手中解救,但相信每个人都兴奋不起来,因为就在同时,女孩的妈妈因为找不到孩子又遭遇冷眼、嘲笑而投了江……所以,电影语言交待给我们的,是被拐卖的孩子需要解救,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所受的伤害其实丝毫也不比孩子们小,他们,也是需要被拯救的人。看着曾帅找到父母在桥头的恸哭,就更容易发现拐卖儿童不仅带来的是孩子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的伤害。而这种伤害,也不会因为岁月或者找到了亲人而弥合,相反会越来越深越来越重。大师对老雷说了这样一段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相信还有无数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与孩子的缘灭正在饱受痛苦和挣扎吧!
电影结束了,可现实中的防拐才刚刚开始。像“伊利方舟工程”在《失孤》上映第二天,结合影片中“打拐”题材为现场教学案例,在北京组织了全国首场儿童安全主题的免费观影活动。邀请了电影中出演志愿者“小居”一角的青年演员刘雅瑟、数位业内防拐打拐专家和众多家长、儿童共同观影,展开现场交流学习互动,从现实案例到父母孩子的日常做法,层层剖解那些“防走失、防拐骗”的招数和应对方法。相信这样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会越来越多,让失孤不再重复上演。
这次的《失孤》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刘德华,苍老而憔悴,黑漆漆的脸上有着一副农民的面容。是谁想到让刘德华演民工的?真是一件创举。脏兮兮的老旧西服里透着一股腼腆,失去了标志性的张扬,刘德华有了一种洗心革面的感觉,尽管看上去惨不忍睹,却显得更为成熟而可爱了。蹑手蹑脚的动作显得有些谨小慎微与懦弱,与内心坚强的人物看似表里不一,却实实在在是那个经历若干苦难与挫折的小人物真实反应,让人看到了一种与偶像以往极大的反差,却又心悦诚服。看到偶像老了,满脸的皱纹、胡子拉碴、头发花白、畏手畏脚,作为影迷的我心酸了,这样糟践自己值得么?黎明会这样么?郭富城会这样么?其实他们都会这样,如果他们真是作为演员的存在。同时我们也为刘德华感到高兴与欣慰,他的闪光点再次被人发掘,他的苍老让他显得更为真实,摆脱“刘德华”的桎梏,他显得更为年轻而有活力。“能演一切好东西,无论戏份再少都花却了心计,为了干活用半世没有一秒浪费,活着是沉迷。”鲜为人知的是,在《失孤》的拍摄过程中,为了保持长期戴摩托车头盔的发型状态,刘德华不拍戏时也戴着帽子。与《亲爱的》里的黄渤与赵薇一样,偶像们在改变自己、作践自己,同时也在升华着自己,他们用形象上的平民化去贴合电影的气质,用外表的丑化去融入生活,融入真实。现实中,没有那个主角的面容是靓丽的,唯一美丽的只有那一颗颗平凡跳动的心灵。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从刘德华的演出中,我们嗅到了一股海洋深处的咸味。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快乐的次数,数一数一天脾气的起伏。什么是贫?什么是富?回家的路,数一数岁月流走的速度,数一数一生患难谁共处,一切慢慢清楚……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
也许主人公永远未能走上回家的路,他还得继续走下去。他的最大成就只是为他人找到了回家的路,留给他的将会是重归一个人、两个轮、几面旗的孤独之路、平凡之路。还有那一句终将伴其一身的谶语: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题外话:值得骄傲的是,电影《失孤》在我所在的城市重庆有众多取景,看着那熟悉的大桥、江水与天际线,戏外的我反而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綦江的那个XX镇上是否还留着铁索桥我真的不知道,但在这片生我养我的西部土地上,的确有无数座铁索桥横亘在那奔腾而去的河水与溪水之上。它们至今仍在用力拉扯者被水流隔断的土地,掩映在葱翠的竹林中,纵然狂风也剪不断它那联系人心的筋络。它凝固着许多人童年的记忆,悠远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