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08更新:2022-08-15 21:47:35
宫廷之中关于权力的争夺是极其凶残的,而且不论男女都是一视同仁,当然我说的这个一视同仁是指那些对权力极为热衷的人。就好像是唐时的宣武门事件,两人是亲生兄弟不一样是为了权势争个你死我活,还有就是唐时的太平公主,她也是一样卷入了权势争夺,为了自己和他人争夺的头破血流……权势是个好东西,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迷失在追寻的道路上,为此不惜放弃所拥有的全部。但过分的追求权势也是不好的,它会让人疯魔,使人癫狂,所谓双刃剑也就是这般了!我国四位妖姬之一的骊姬就是过分追求权势的女子,她为了权利失去了很多,也就是真正的红颜祸水,不是指像褒姒、妲己那般因为过分宠爱被迫背黑锅的女子。
公元前672年的时候,晋献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资土地,起兵攻打骊戎。骊戎不敌使得晋军一举攻破都城,骊戎只能投降。作为兵败的那一方,骊戎需要向晋国进贡奇珍异宝,甚至骊戎还进献了两位美女也就是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看到如此美的两位女子,晋献公眼睛都看直了,因此他也对骊姬和少姬两位美貌女子十分的宠爱,甚至想要把她立为夫人。在那时,关于朝政大事都需要进行占卜。于是,他就用龟甲来占卜,结果占卜出来的结果是十分的不吉利的,他看到这样的结果他一点都不相信。
然后他改用蓍草重新进行占卜,占卜出来的卦象是大吉,看到结果终于是好的了,他就对占卜的人说就按照蓍草占卜出来的结果做。占卜的人听到晋献公这样说就劝说道:“蓍草占卜出来的卦象是不如龟甲占卜出来的卦象长远的,而且这卦辞说专宠一个人是不可取的,她会想要做些什么来偷取你的宠爱,你一定不可以这样做……”但是晋献公还是不肯听,执意要立骊姬为夫人。果不其然,后面发生了骊姬之乱这一件事。
公元前的665年,骊姬为国君生下了孩子奚齐。眼看生下了一个男孩,骊姬的野心开始滋生了,她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晋国的太子,继任晋国的国君。于是,她贿赂国君宠爱的两位男子,让他们在晋献公面前说一些话,让他将太子申生、重耳以及夷吾分别派遣到三个不同的地方。果然,枕边风是真的好使啊,晋献公将自己三个贤德的孩子派出了国都道不同的地方,慢慢的疏远了他们。
在亲近的儿子和慢慢疏远的儿子面前,谁都会选择亲近的那一个,所以他对骊姬说自己想要改立奚齐为太子。但是骊姬怎么会这么真实的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思呢,就对晋献公说:“申生是太子是朝臣都知道的,而且申生也多次领兵作战得胜归来,百姓对他是十分的拥戴。怎么能因为您喜爱奚齐一些就改立太子呢?如果你这样做,我就马上自尽……”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她还是派人去散布一些对太子申生不利的言论。
公元前656年,骊姬跟申生说:“你的父亲曾梦见了你的母亲齐姜,希望你可以去曲沃祭祀一下,然后马上回来并带上祭祀用的胙肉给你的父亲食用……”申生听到骊姬这样说,马上动身前去祭祀并带回了胙肉。不巧的是,晋献公恰好出城打猎去了,没能吃到这胙肉。几天之后,晋献公回来了,骊姬就命人将胙肉拿去烹煮,而且还下了毒。
眼看晋献公要吃那胙肉时,骊姬又说这食物还是需要检验一下,便把肉给了狗和宫人吃,结果狗和宫人马上就死了。而且骊姬还在旁边添油加醋说一些不利于申生的话语,惹得晋献公想要捉拿申生并杀了。结果申生早得到消息就跑了,只有申生的老师被杀害了。申生在逃亡途中越发抑郁,然后自尽而亡了。申生死了之后,她还诬陷重耳和夷吾,使得两人逃亡出城。
公元前651年夏,晋献公在参加各国盟会的途中生了重病,他对着荀息说,在他死后希望荀息可以帮助奚齐,让他登上晋国的王位。九月,晋献公病逝,奚齐继任国君。后来,里克杀害国君奚齐,荀息就改立少姬的孩子卓子为王。没多久,里克又杀害了卓子。看到这样的局面,荀息无颜面对君主就自尽了。
根据《列女传》记载,里克杀害了卓子之后,骊姬还活着,后里克又将骊姬杀害于集市。但《左传》上这样说,晋国君王让里克自尽前所述自己的行为,只有他杀害奚齐、卓子和荀息两人的记载,并没有骊姬。总体上讲,骊姬也是个可悲的人,为了权势牺牲了所有……
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其他两位是谁,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郑庄公、秦穆公、楚成王和宋襄公中两位。按照称霸的标准,要会盟诸侯,并在诸侯们的推举下成为霸主,并且能领导诸侯“尊天子以令不臣”,才标志着霸主地位的形成。也就是说,既需要会盟诸侯的形式,还需要尊王攘夷的号召力。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对照一下宋襄公。
宋襄公霸主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1.会盟诸侯的形式
宋襄公第一次会盟诸侯,是在帮助齐孝公即位后,参加会盟的国家只有卫、邾、曹、滑这几个小国。大概觉得与会国过于寒酸,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在鹿地再次会合诸侯,这次齐、楚两个大国与会了。
盟会由宋襄公发起,他也就不谦虚地以盟主自居,举行了相关礼仪,会盟结束,他还宣布秋季举行再次会盟。
也就是这次会盟,宋襄公遭遇了耻辱性的结局。会前,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告诫,对楚成王过于信任,不带军队出席会盟,结果被狡诈的楚成王带兵俘虏,楚成王不但抢了盟主位置,还直接把宋襄公抓到楚国。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才被释放回国。
从表现形式上看,宋襄公的盟主有点勉强,第一次连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第二次虽然有齐和楚两个大国,但数量不够。第三次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但为别人做了嫁衣,自己被弄成个笑话。
2.“国际行动”的号召力
这方面宋襄公更苍白,第一次会盟,他令邾国国君把鄫国国君当祭品,扔进睢水,谈不上“国际行动”。唯一一次能体现他价值的“国际援助行动”,是他应齐桓公生前之托,率领卫、曹、邾及本国人马,平定了齐国内乱,协助齐孝公登基。
不过,这次行动是在他图霸之前。
如此看来,宋襄公称霸,有打了折扣的仪式,无霸主的实际作用。从形式上勉强算霸主,从实质上根本算不上霸主。这就是长期以来,宋襄公春秋五霸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
宋襄公的“仁义”表现对宋襄公的“仁义”,历史上争议颇多,我们先来看看宋襄公的“仁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1.推让继承权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但不是长子,长子是目夷。但目夷是庶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宋襄公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但宋襄公对父亲说,请立哥哥目夷为太子,因为目夷比我更“仁”。目夷说,要说仁,哪有让君位的弟弟“仁”呐。于是目夷干脆逃到国外,坚持不受。
在这种情况下,宋襄公才继位为君,而后他立刻召回哥哥目夷,委以国政。
2.忠于所托
在葵丘会盟上,宋襄公见到了当时的天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非常赏识宋襄公,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临分别,齐桓公竟然嘱托宋襄公一件事:帮他照看齐太子昭。这件事背后的含义很深,齐桓公等于把齐国的未来,托付给了宋襄公,可见,齐桓公对宋襄公的信任度有多深!
宋襄公真没辜负齐桓公的托付,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太子昭逃往。宋襄公向各诸侯国发出救齐扶立太子昭的号召,除了卫、曹、邾三个小国,竟没有一个大国响应。就是这种情况下,宋襄公依然决定率兵入齐,对抗强大的齐国新君无亏。
在齐国人的帮助下,宋襄公完成了使命,助太子昭顺利即位。
3.会盟如约
就是那次使他被俘的盟会,他不顾目夷的劝阻,坚决不带兵,理由是:这是会盟的条件之一,不能背信弃义!结果人家楚成王不管这一套!
4.正义之师
宋楚“泓水之战”,楚国人半渡之际,宋襄公认为这是不仁义的行为,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河,没来得及集结编队时,目夷再次建议趁乱发动攻击,宋襄公坚持等对方布好阵型再战,否则“不义”。
结果,本来兵力就不如人家,等对方修补完所有弱项,宋国大败,宋襄公中箭负伤,第二年箭伤发作薨世。
如何看待宋襄公的“仁”说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这是毛主席的评语。不过,毛主席这句话是在特定的语境所言,是有所特指,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毛主席对宋襄公的全面评价。
1.以现代战争的观点,宋襄公很愚蠢
战争历来讲究诡诈,无所不用其极,宋襄公将仁义用在最不讲仁义的场所,不合时宜,说他愚蠢一点不为过。事实上,当时公子目夷就对他表示出了质疑,但宋襄公坚持己见。
有意思的是,宋襄公即使战败后,还固执地说:不打受伤的人,不打老人,这是仁德的君子该保守操守;即使宋国灭了,我也不会趁人家没布好阵就攻击人家!
是宋襄公愚昧透顶,无药可救了?其实,还真冤枉了他。
2.宋襄公代表的是春秋“贵族精神”
春秋跟战国截然不同,跟现在更是没有可比性。春秋时期的战争,很讲究风度,双方很有剑客的“侠气”,绝对不会干出乘人之危的事。打之前客客气气,甚至双方还得互相致敬。打完了,胜利的一方也不会穷追猛打。甚至在晋楚战争中,还出现过战败方车子陷在泥里,胜利一方不但不追杀,还帮对方把车子拉出来。
这就是春秋的贵族气质,就是“仁义”的表现,所以,不能以此讥笑宋襄公,后人讥笑宋襄公,是因为春秋的贵族精神消失了,这不是宋襄公的错!
那么,宋襄公就没错吗?也不是!
宋襄公的错宋襄公最大的错是,忘了自己的实力,做不切实际的事,以为耗子腰里有杆枪就成了老虎。这杆枪是谁给的呢?正是前任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的信任,及宋襄公的大义,竟然是他做成了扶立太子昭的义举,从而是他名气大振,就像耗子得了杆枪,从此胆肥了!
目夷曾警告他,小国争霸,早晚是祸,宋襄公已经沉迷于霸主的梦幻,不可自拔。这才是宋襄公迷失的根!
春秋末期,贵族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他还不能适应诡诈的时局。就相当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本来底子差,还非往污浊的环境里钻,那不就是找死吗?
所以,宋襄公的春秋霸主就是个不自量力的笑话。他的愚蠢不在固守“贵族精神”,而是无视自身实力,妄自尊大,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