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80更新:2024-11-23 23:52:42
这部曾在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港产片首度公映的时间1987年的7月18日。最初,外界并不看好这部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小倩》一篇改编而成的作品。早在1959年,大导演李翰祥已经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取名为《倩女幽魂》。“古典美人”乐蒂和“皇帝小生”赵雷郎才女貌、珠联璧合的搭配,加上成功的古典风味营造,使得这部《倩女幽魂》今天看来仍然古韵盎然,引人入胜。第二年,该片还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进行了展映,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乐蒂更因此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最漂亮的女明星。面对这部看来难以逾越的作品,徐克并没有简单地进行复制,在继承和吸收前作神髓的同时,他大胆地对主题意识、人物性格、角色造型乃至场景气氛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虽然在古雅风韵上不及李翰祥那么纯正地道,但是浪漫的情调有过之无不及。
为了强化影片本身的鬼怪气氛,徐克在夜戏中采用大量的蓝色滤镜效果对拍摄出来的胶片进行后期处理,以强化那种阴森诡异的气氛。影片上映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时的港产片的影音产品还属于录像带为主、镭射影碟(LD)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因此,很多港产片的录像带和我们国内电视台播放的电影拷贝一样,是直接用胶转磁设备把胶片画面转录下来的。由于没有光盘类影音产品压制母盘的工序,也就没有数字转换和因此带来人工改变原片状态的情况,唯一的问题就是在转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信号衰减。虽然,《倩女幽魂》这部影片在国内没有于影院内公映,但是在录像厅年代,不少人已经通过录像带领略了它的风采,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这部影片的影像就象在脑子里生了根一样,多年过后仍然印象深刻,尤其是一段接一段的泛着浓郁蓝色的夜景,只要提到名字就会立即浮现出来。从录像带、LD、VCD、DVD直至今天的港版蓝光碟,采用的实际上都是这版在香港最初公映所用的胶片。影片在香港上映后的第二年,该片又陆续在法国和美国等地上映,所用的胶片依然是一九八七这个初版。
港版《倩女幽魂》蓝光一问世,就听到一个这样的声音,它和德版的画面差异,主要是数字转化过程中对色温定位的不同造成的。然而,结合白天与夜戏的两组截图,我们就知道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它们显然是对两个完全不同版本的胶片进行扫描的结果。港版所扫描的是对夜戏进行过蓝色滤镜透视效果这一特殊后期处理工序的胶片,仅仅靠色温,是不会让白天场景截图之间的视觉差异看起来还有些接近,到夜晚场景之间的视觉差异完全就是南辕北辙了。从画幅上看,下一张德版蓝光碟的截图是比上一张港版蓝光碟的截图剪裁更少,幅度更广,按照画幅控的表达,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但是细节呢?请君仔细看看小倩妹妹藏在暗影中的那半边脸,尤其是眼睛和嘴唇,你还能说德版蓝光碟比港版蓝光碟的优胜么?再看小倩妹妹的脸,哪个才是把王祖贤当年少嫩时那还有些许婴儿肥的面庞反映得更真实准确点呢?
所以,《倩女幽魂》三部曲的德版蓝光碟绝对不是完美的,它留下了太多瑕疵在这次港版的蓝光碟面前相形见拙。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影音产品制作观的话题了。从这款《倩女幽魂》三部曲的德版蓝光碟套装和港版蓝光碟套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在影音产品制作领域的观念差异。西方影音界比较看重影音产品的画质是否真实自然,色彩细节是否丰富,有时甚至到一种无视环境的浓墨重彩,《倩女幽魂》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本来发生在暗夜中仅有一点微弱残余之光的场景,所有的色彩却还能如灯火通明一般艳丽饱满,清澈透亮,不是打灯的缺乏自然常识,就是对明艳的色彩迷恋到了变态的结果。瞧这没有后期渲染的德版蓝光碟画面,老兄,你这得要多少瓦的探照灯啊?能抓到鬼啊?鬼有没有那么蠢,这么光天化日效果下跑出来?!
一九九二年,本片才在德国、芬兰、瑞典三个国家上映,此时距离原片上映已经整整五年了。电影公司为此洗印了新的拷贝卖给了当地的发行公司,然而不知何故,这版拷贝是没有对夜戏做蓝色滤镜特殊处理的版本,因此,当德国版的《倩女幽魂》面世时,很多亚洲区的观众感觉差点以为看到的是一部新片,那种涣然一新的程度已经让原本强烈的一些标志化画面视觉印象变得面目全非。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了《笑傲江湖》和《东方不败》的DVD身上。画面鲜亮细腻了、色彩丰富自然了,看着养眼,但是走味儿了...老外在制作影音产品时所追求的那种真实自然的效果反而成了一块破坏创作者意图的“画皮”,精致归精致,却已不是本尊。最有意思的事情并未到此结束。2006年4月14日,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这部《倩女幽魂》进行了复映,采用的胶片拷贝竟然是当初电影公司卖给德国发行公司的版本,此后陆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作的复映,也都是这个未加蓝色滤镜透视处理的版本。这才有了今天这个让人犯迷糊的问题——到底哪个《倩女幽魂》的蓝光碟才算是最接近原始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