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侯宝林的相声风格和技巧有什么异同?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22更新:2024-11-23 23:56:27

首先说侯耀文先生的相声艺术风格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侯宝林先生,我觉得就很是个问题。侯氏父子所处的大环境、自身条件不尽相同,侯耀文对侯宝林的继承,往大处说体现在对相声艺术的观念态度上,往小处说体现在每段节目的表演技巧上,偏偏就艺术风格这个中观层面的不好比较。以侯宝林先生自己认可的晚年表演资料看,怹的相声风格总体儒雅大气、成熟圆润,传统文化气息浓,文而不温(这是说优点,缺点是中年以后作品烟火气滤得太干净,没有了《夜行记》、《打百分》、《跳舞迷》当中后进青年那点俏皮);侯耀文先生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应时而作、特别是以铁路为背景创作的新相声,表演风格则火爆炽烈得多,人到中年陡然一变,台风霸气十足,令观众耳目一新,但这个过程遗憾地随着他去世戛然而止,没能延续下去。说郭德纲是侯耀文最好的徒弟,我觉得谈不上。郭德纲拜侯耀文,无非就是认个门户,郭德纲对相声艺术的理解和发挥,除了童蒙时打下的基础外,感觉更多的是得自天性和个人感悟。拜师后俩人也都挺忙的,估计师徒间也没太多工夫传艺。郭德纲上节目时曾提到,侯耀文教过他一些自己没听说过的地方曲种的小唱,但大段的活哪块说过,反正台上是看不出来。应该说,郭德纲是侯耀文最有名的徒弟。硬要说师徒俩在艺术风格上相通相近的地方,大概是成了腕儿之后台上那份霸气吧。最近听了今年德云社纲丝节专场,又有点感触:民族宫满满当当一千多人大剧场,观众小姑娘嗷嗷叫着要听“十八摸”,来不来就喊“脱一个”,这都什么人性什么家教。谁能想到,迎合这样观众的演员们,大都是侯宝林的徒孙、重孙、膀孙儿。谁还记得侯宝林先生退出舞台接受采访时,心心念念反复提到的那句话,“听侯宝林的相声,文明”。非得说相声技巧,特别是柳活儿的话,个人感受是人侯宝林侯耀文爷儿俩,嗓子固然好(实际侯耀文后期有点烟酒嗓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唱出来是味儿;郭德纲这么好的先天条件,唱出来净不是味儿,让听众觉得很遗憾。当然人家演员自己不这么认为了。

侯先生提出相声要文明,据称出身侯门的郭先生亲手否定了这一点。我个人认为,侯先生从京剧中汲取的养分不只体现在一系列学唱京剧的段子里,更重要的是从京剧中找到了审美的取向,他在世时常说的“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很可以体现这一点。以侯先生不动学唱的段子为例,如“醉酒”、 “婚姻与迷信”、“不宜动土”等,对于幽默感的处理凝练而不盲目追求火爆。他还有好几个非常优秀的新段子如“离婚前奏曲”、“讲帝号”、“阴阳五行”(当然这就是“五红图”,但他树立的这个人物和旧版是有所区别的),都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今天拿来听依然引人入胜。对于相声而言,侯先生曾经努力的推动其从“玩意”走向“艺术”,从解放前的相声攒底,到解放后积极加入改编小组,都可以看到这种努力。这种努力并非一帆风顺,解放前就有观众不接受侯先生的风格(见侯先生的自传),但侯先生一直没有放弃,我们也看到了他努力的成果。遗憾的是,今天的相声好像又在向“玩意”方向滑动,一些从业者还提出要“淘汰”观众,就这点而言真让人有今远不如夕之感。

有人说,郭德纲是对侯宝林的反动——在他们眼里,只有侯宝林、郭德纲,却看不到时代的变化。时也,势也。侯宝林、郭德纲的共同点,都是顺势而为。侯宝林的时代,新中国肇造,党领导一切,亟需收编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宣教喉舌。侯先生顺应了这个大势,把相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得到了政府的青睐,获得了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支持。郭德纲的时代,市场大潮席卷文化领域,以往靠国家养活的演出团队明显“水土不服”。郭先生顺应大势,找到了相声市场化的道路。使相声从严肃高雅的艺术圈进入了生动活泼的娱乐圈,得到了演出市场的认可,获得了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支持。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