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31更新:2024-11-24 00:02:07
《省港旗兵》就类型而言,属于强盗片。本片对于强盗片这一类型做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和突破。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强盗片的基本特征:以强盗的事业和感情发展为叙事线索,结局也是强盗最终走向死亡。但与传统强盗片所不同的是,《省港旗兵》里所塑造的强盗人物形象并非是浪漫化的,相反还很写实。在这里血腥的镜头并不具备吴宇森后来发展壮大的暴力美学,而往往给人带来真实的惊骇感。有人评价本片的群戏非常突出,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理解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省港旗兵》作为一部群像电影,在人物的挖掘深度上不够。
既然是定义为一部强盗片,而非它的衍生类型——警匪片,由此可知片中对于警方的人物形象是泼墨不多的,镜头更多的聚焦在强盗一伙身上。与《跛豪》这样的枭雄片又不同,《省港旗兵》中没有核心人物,林威饰演的东哥是一个线索人物而非核心,他曾凭借本片提名香港第四届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大圈仔”作为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既有共性:譬如为了钱财而不顾性命,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高喊自由却又未必懂得自由为何物。也有他们各自的个性。除了东哥这个香港十大通缉犯之外,还有沉着冷静、讲究义气的肥姑。挂念旧情,渴望安定的八中,下流猥琐,冲动不安分的生鸡等等。与美国经典强盗片不同,兄弟情义在片中虽有提及,但显然不是导演想要表现的重点。女性角色也没有上升到“一出现就会惹麻烦”的高度,而是纯粹作为陪衬和点缀。
《省港旗兵》讲述的故事想必香港市民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被香港人称为“大圈仔”的内地青年冒着被边防军击毙的危险秘密南下,在香港犯下多宗影响极为恶劣的刑事大案。大东等五人就是他们中的一伙。1983年12月20日以及其后的若干天里,这帮人在香港杀警察、抢金店,最终被香港警察全部击毙在颜姓地下医生家的阁楼上。这样的“事迹”放在报纸上,也许就是一篇对新闻事实的简单报道,搁在电视里,也许就是一个什么“大圈仔覆灭记”这样猎奇又带点儿煽情的小片子,但作为一部电影,《省港旗兵》在表现这些亡命徒一步步走向死亡深渊过程的同时,对“大圈仔”现象做出了独立、深刻且富于见地的思考,并凭此奠定了《省港旗兵》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和一般的香港警匪片不同,[省港旗兵]并没有“声讨”大东一伙——这帮犯下弥天大罪的大圈仔,相反,影片还不遗余力地将他们塑造成具有重义轻利、不草菅人命等良好品质的人物形象,比如他们借电话后给老伯钱、打靶仔死后不忘祭奠、枪战现场不扔下重伤的乌蝇头、抢劫金店不杀顾客和报警人……影片为达到此目的甚至不惜抹黑与他们为敌的警察,把被他们枪杀的警察肥狗设计成一个好色的恶棍,把警队高层设计成不顾人质死活、认为警察命比市民命更重要的无情官僚,从而消减了观众对大东等人的反感。
作为一部写实风格的电影,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并没有为“保护”其写实性而放弃观赏性和趣味性:除了不期而遇的若干笑点(生鸡和乌蝇头打闹、阿泰嘲讽跟踪他的警察以及略有性别歧视之嫌的生鸡整蛊妓女桥段等),影片每一场大圈仔和警察的对手戏(当然包括追逐戏和枪战戏)都被设计得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十分刺激;就全片来看,文戏、武戏错落有致,叙事节奏也是舒缓有度。有评论说,本片大量的枪战场面(特别是中枪镜头)破坏了影片的写实风格。我个人深不以为然。在现实生活中,警匪枪战打了几百发子弹,伤亡重大的消息,我们时有耳闻,并不是什么千年等一回的事情。
就是说电影吧,杜琪峰作品中的枪声再少些,我们也不会说他的电影有多写实(尽管同样好看),吴宇森电影里的枪声再多些,我们同样也不会说他的电影很写实。因此,枪战镜头只是一个电影所表现的客观世界本身就存在的视觉元素,只要合情合理——打出去的子弹别拐弯,人不要总是死不了,而且不跟影片整体视觉风格相冲突(本片不存在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它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写实的标准。